内容详情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代文学史》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三章

点击量:2331 2019-05-12

付费咨询深度问题,加微信:17101180054

  第三章   40年代文学(1937-1949)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40年代文学发展的特殊环境,了解40年代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三个区域的文学发展状况,掌握三个区域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学社群和创作思潮流派情况,领会《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掌握这一时期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解放区文学发生的变化,掌握这一时期国统区文学发展的整体动向,深刻理解40年代新文学在诗歌、小说、话剧、散文的创作方面的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概述
  (一)识记
  1.40年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
  2.40年代文学形成的三个区域。
  3.40年代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4.40年代重要的文学运动和文艺思想论争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40年代文学独特的创作现象和文学体裁现象。
  2.“孤岛文学”。
  3.抗战初期关于文艺与抗战关系以及抗战文艺公式化、概念化问题的论争。
  4.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5.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论争。
  6.40年代台湾文学社团和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
  7.40年代香港文学的基本情况。
  (三)综合运用
  1.40年代各区域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抗战以来整个文艺界的创作和理论批评产生的影响。


  第二节   国统区文学创作
  (一)识记
  1.40年代国统区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2.40年代国统区戏剧创作的基本情况。
  3.40年代国统区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4.40年代国统区各类体裁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40年代以抗战为主要题材的抗战小说的名篇。
  2.40年代以社会剖析和世情讽刺为主题的小说。
  3.40年代历史题材的小说。
  4.40年代后期出现的以徐讦和无名氏为代表的“现代罗曼司”小说。
  5.40年代台湾和香港小说创作情况。
  6.抗战初期出现的小型化街头剧、活报剧等。
  7.40年代以现实为题材的戏剧创作。
  8.40年代历史题材戏剧创作的两个高潮及其主要的戏剧作品。
  9.40年代的国统区重要的诗歌流派“七月诗派”。
  10.40年代的国统区重要的诗歌流派“九叶诗派”。
  (三)综合运用
  1.沙汀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2.艾芜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3.钱锺书《围城》的思想意蕴、主要艺术特色。
  4.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等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特色。
  5.张爱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6.张限水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
  7.艾青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独特的情调以及在诗歌艺术上的独特建树。
  8.穆旦诗歌的艺术风格和主要艺术成就。
  9.夏衍戏剧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10.陈白尘戏剧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三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
  (一)识记
  1.40年代解放区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2.40年代解放区戏剧创作的基本情况。
  3.40年代解放区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4.40年代解放区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5.40年代解放区各类体裁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抗战初期延安戏剧创作以小型作品为主。
  2.秧歌剧的改造创新。
  3.旧戏曲的改造与新编。
  4.新歌剧的创造及其代表性作品《白毛女》。
  5.根据地早期的朗诵诗和街头诗。
  6.文艺座谈会以后解放区大量出现的新民歌创作。
  7.解放区短篇小说创作的主要成绩。
  8.解放区的章回体抗日题材小说。
  9.解放区反映农村改革的长篇小说。
  10.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与“赵树理方向”。
  (三)综合运用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解放区文学创作发生的重要变化。
  2.赵树理小说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塑造和评书体的小说形式的创造。
  3.赵树理对中国现代小说民族化的贡献。
  4.孙犁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5.李季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的艺术特色。

  6.阮章竞长篇叙事诗《漳河水》的艺术特色。


  上面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到有需要的自考生。如果还有不明白的自考生可以通过电话/微信:186-5011-2127 咨询了解更多详情,或搜索添加公众号【聚创教育】回复 “自考”领取相关真题资料。